恶风,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者,同上。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恶寒,口中和,默默欲寐,时时腹痛,又咽痛三证。
此为阴经直中真阴寒证,不从阳经传入,谓之阴厥也,轻则理中汤,重则四逆汤温之,勿令误也。如按其心下满痛甚者,已经下矣,为结胸,正用陷胸汤,看微甚而用之。
邪入胃腑,为可下之证。若行阳迟则热入胃,令津液燥,中焦、上焦不荣,成结胸,须针期门可也。
汗后腹满,当温,浓朴半夏生姜人参汤。设使大便不难,岂敢下乎!沉而汗者,因表有热也。
厥利,本不能食,反能食,为除中者,死。衄,烦而后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先服五苓散,次服竹叶石膏汤。
若少阴但厥无汗,强发之,必动其血,或从口、鼻、耳、目中出,名下厥上竭,为难治,当吐血者,诸阳受热,其邪在表,当汗不汗,致使热毒入脏,积蓄于内,遂成吐血。汗不止,必恶风,烦躁不得卧,先防风白术牡蛎汤,次小建中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