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卷二\奔豚气病脉证并治第八甘草芎藭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脉虚沉弦,阴阳俱不足也;无寒热,是阴阳虽不足而不相乘也;短气面白,时瞑兼衄,乃上焦虚而血不荣也;里急,小便不利,少腹满,乃下焦虚而气不行也。
大发其汗,又数大下之,其人亡血,病当恶寒,后乃发热,无休止时。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盖喷嚏者,雷气之义也,其人内阳外阴阳气奋发而为嚏也。服汤已,渴者,此寒去「小青龙汤主之」六字,当在发热不渴之下,始与服汤已渴者之文义相属,岂有寒去欲解,而更服小青龙汤之理乎?
若「汗出」微恶寒;去芍药方中,微恶寒之上,当有「汗出」二字,若无「汗出」二字,乃表未解也,无加附子之理,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盖桂枝汤辛甘而温之品也,若啜粥温覆取汗,则发散荣卫以逐外邪,即经曰:辛甘发散为阳,是以辛为主也;若加龙骨、牡蛎、胶饴、黄耆,则补固中外以治虚劳,即经曰:劳者温之,甘药调之,是以温以甘为主也。
若脉实,下之可也,今脉微,下之寒虚更甚,故欬虽止,而利因不休也。假令肝旺于春,随其时,色当青,脉当弦,此不病之色脉也。
以如是之证,而谷气多入,此为除中。上微头小者,当是「上微小者为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