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谓有腹痛下利证也。一云: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一云: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
前热者后必厥,乃申明一、二日为前,四、五日为后,以见热极必发厥也。是邪不入府,而入于血室与阴争也。
若下之早,则里热未结,不但热去不尽,且虚其中,热乘虚而上干于心,语言必乱。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药下其热。
吴人驹曰:气脉流行,不循常道,是为悖逆,名之曰厥。 下利腹胀满者,里寒邪也;身体疼痛者,表寒邪也。
复转膀胱而伤荣分,迫走下窍,故便血也。故伤寒初起,见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皆不得遽认为虚寒、而用姜附也。
不识人循衣摸床,心欲绝也;动惕不安,肝欲绝也;微喘,肺欲绝也;直视,肾欲绝也。 但病仍带表,既不可再下,且已入里,又不可复发汗,惟有主以栀子豉汤,仍从太阳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