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虚肾亦虚,故小便不利而发黄。 而脉反微涩,微则无阳,涩则少血,此为里虚,故阳证反见阴脉也。
此微喘而不满,只是气之不承,非气之不治耳。或紧、或微、或结,在乎受病之轻重,而不可以因症分也。
余同前法。盖阴阳互为其根,阴中有阳则生,无阳则死,独阴不生故也。
土欲实,木当平之,必肝气清而水土治,故刺期门而三阳自和。滋化源,培母气,水升火降,上热自除而下利止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合相得,温分六服。
余同前法。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
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盖水体本静,动而不息者,火之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