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所以纵有外邪未解,而当下无疑耳!程应旄曰:下之而腹满如故,即减去一、二分,算不得减。少阴阳邪,烦呕小便赤而渴者,以猪苓汤;少阴阴邪下利,小便白而渴者,以真武汤。
又曰:吐利而渴,与猪苓汤证同,其别在但欲寐。世人通名曰伤寒,又名曰时气,医工见其传变六经,表里情状皆同,故同乎一治也。
论中有身无汗,独头汗出,发热不恶寒心烦者,乃阳明表热,郁而不得外越之头汗也。程应旄曰:如汗后亡阳动经,渴躁□语;下后虚烦,结胸痞气;吐后内烦腹胀满,温针后吐衄惊狂之类,纷纭错出者,俱是为前治所坏,后人切不得执成法以救逆。
此条比前条虚寒更甚,故不但攻其热必哕,即饮水亦哕也。脉大者,即沉弦中之大,脉微弱数者,即沉弦中之微弱数也。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夫以发热无汗,太阳之表脉沉,但欲寐,少阴之里,设用麻黄开腠理,细辛散浮热,而无附子以固元阳,则太阳之微阳外亡。
然恐转递之处,表邪去尚未尽,里邪乘其未深,两邪相持,而前后互见,是曰并病。盖以人之形有厚薄,气有盛衰,藏有寒热,所受之邪,每从其人之藏气而化,故生病各异也。